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和影响因素

2021-08-09 09:13:05      来源:【朋检农业科技】

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和影响因素

一、溶解氧含量的变化

昼夜变化

在自然水体中,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。通常情况下,下午高于上午,白天高于夜间。白天随着藻类和各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进行,溶氧逐渐上升,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。

夜间由于藻类等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,而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呼吸作用的耗氧作用依然进行,因此水体溶氧会逐步下降,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。但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,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,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随着深度加深而逐步减弱。

垂直变化

溶解氧在水中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,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差异有关。由于水体以及其中的藻类等水生植物的吸收,光线进入水中后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弱,到达一定深度后完全变成无光的黑暗水区。

植物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,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,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、下层低、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,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和大型水库等水体。

二、影响溶解氧变化的因素  

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,主要受光线强度和气压两个方面的影响。

1.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,其次才是空气中溶解到水体中的氧气。天气突变常导致气温、光照、气压的突变。水温相对气温的变化比较慢,因此气温的突变并不能导致溶氧也快速突变。但光照的突变将严重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,导致产氧量下降,继而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。

2.气压的持续降低,造成水体对氧的溶解度逐步降低,最终导致水体缺氧。

3.在气压低的情况下,常可见水体底部污染物泛起,这就是所谓“反底"现象。  “反底”的结果造成水底因缺氧而抑制的好氧菌重新得到获取氧气的机会,由此急剧消耗水体溶氧,但是会把池塘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体中,从而对养殖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4.环境气压低对养殖动物体内的溶氧承载能力同样产生负面作用,导致血液携氧量降低,因此动物需要通过更多的呼吸来增加氧的摄入。

5.一般在气压低的时候比如下雨之前,尤其是夏季暴雨来临之前溶解氧非常低,还有水生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,夜里要停止光合作用而只剩下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,若浮游植物量过大也容易造成溶解氧偏低。

PJ-TZPC多参数水质快速分析仪

日常9项便携式水质检测箱